“机器人‘全长三角造’,使供应链距离更短、更集中,交付周期更有保证,也强化了‘链主’的溢价能力,最终使整个区域的工业机器人实力迈向新高度。”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负责人说。
5月23日,中新网记者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上海站走访团来到了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。据悉,作为“链主”企业,2022年新时达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,共同打造了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区域供应的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,经第三方测试机构和市场应用验证,整体性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2022年,新时达“全长三角造机器人”销售台量超过700台,进入汽车整机产线,取得了国产品牌进入汽车主机厂产线“零的突破”。
“相较于进口机器人,国产机器人品牌更善于深耕细分市场,把握细分市场的机会。”梁锐认为,近年来国产化中小型机器人和进口相比,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品质差距逐渐缩小,但大型机器人仍然有差距,这也将是未来机器人国产化的重点,“当然,我们从头到尾都在强调一个关键词‘自主可控’。”(完)
幼儿hiqboq张婉莹幼儿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(李秋莹 谢梦圆)“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,正在迎来黄金时代。”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总裁梁锐说,“中国连续10年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市场,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,尤其是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在锂电、光伏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资厂商有更多交锋的机会。”
根据计划,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2022年的首批出货量拟超200台,2025年力争下线2000台。数据显示,这一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——2022年当年,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即出货827台,2023年完成2338台,2024年一季度出货量超1500台。
“长三角协同(制造)首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,时间效率也得到提升,更深的意义在于,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处于高速迭代的过程,这当中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,看上去是我们和供应链之间产品的贸易往来,其实更深入的是包括研发、制造到售后服务全制造、全过程的协同。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。”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镇奎表示。
梁锐坦言,最先接到“全长三角造”的任务时,也有诸多考量,“包括如何解决供应链的问题、能不能做到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水平……后面根据具体名单来实行的时候,大家看到现在我们也做出来了。”梁锐展示了当时的长三角建议企业名单。记者在名单中看到,不少零部件不止一家公司可选,谐波减速器有苏州绿的谐波、绍兴来福谐波可选;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则有衢州禾川科技、上海新时达的亮剑;工业机器人轴承、本体线缆与壳体的供应商中,也有温州、苏州、宣城多地可选。
网友评论更多
20 许昌z
硅谷手记|AI抄袭背后的硅谷“不光彩文化”🌴🌵
2025-05-12 22:42:45 推荐
187****8165 回复 184****2129 :中欧班列跑出新动能🌶 来自漯河
187****5140 回复 184****4061 :共享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(央企走出去·乘“新”出海)🌷 来自三门峡
157****4930 :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🌸🌹 来自南阳
93 商丘517
列国鉴·伊拉克|记者观察:中国电动自行车缘何在产油大国伊拉克受青睐🌺🌻
2025-05-13 03:44:28 推荐
永久VIP :三度连任总理 莫迪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?🌼 来自周口
158****2213 :高温又遇停电 中国留学生热到一夜无眠 印度何时“退烧”?🌽 来自驻马店
158****6435 回复 666🌾 :萨拉·弗朗德斯:美国引起的三战风险🌿 来自信阳
33 荥阳wo
黄一兵:不断开创党的纪律建设新局面🍀🍁
2025-05-13 22:42:53 不推荐
新郑er :左凤荣: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🍂
186****3102 回复 159****8303 :洪群联: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改革路径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