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学院和导师,出于对本校优质生源的爱惜和保护,在情感和操作上就会有所倾斜,这也导致一些“背景”不太好的申请者常常吃“哑巴亏”,稀里糊涂就被淘汰了。
过去几年,一些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陆续取消统一考试,“申请—审核”制成为大趋势。这一制度从诞生之初,社会评价就呈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:支持的人认为这样更符合学术选拔和培养的规律,“选择更适合的人去读博士”;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很可能让博士选拔沦为人情交易,加剧学术近亲繁殖的乱象。
只不过,当前“申请—审核”制方案并没有公布材料审核入围的标准,也很少明确导师自主裁量权的边界,使得院系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录中的权力被无限放大,也留了很多可以动“歪心思”的灰色地带。
九龙网高手论坛0820据报道,5月27日,一名自称参加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网友在互联网发布举报,称在该校地理学博士录取工作中,7名先前无报名材料公示、无考试成绩公示、无面试考试的硕博连读生进入录取递补名单。在5月23日该学院发布的录取名单中,这7名硕博连读生已经有3名被确定拟录取。学院回应称正在全力调查,将按照公平、公正原则处理。
一面是持续增长的博士申请人群体,一面是不断推出的本科直博、硕博连读等自主招录模式,留给一般申请者的机会越来越少,也不怪大家都拿着显微镜去看高校招录的各个环节。既然“自主招收”的大趋势无法逆转,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“严格审查”和“严肃流程”来回应社会的关切。
比如,去年刚刚全面转向“申请-审核”制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,不少学院的博士招生实施方案中都明确写到“招考过程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,特别对于本单位职工,不得因为考生是科研团队成员而有额外优惠政策或特殊处理”,一旦发现,“对违规违纪的导师,将取消其招生资格,情节严重者,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。对违规违纪的学生,取消录取资格,计入考生诚信档案,并视情节要求其1-3年之内不得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。”这对导师和考生,都有足够的威慑力。
就以深陷舆论风波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,在其《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》中就明确说明,专家要对包含硕博连读考生以及“申请—审核”制考生在内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,审核合格方能进入综合考察。此外,《方案》对笔面试流程、评分与录取细则等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。
244.83MB
查看458.85MB
查看73.1MB
查看634.39MB
查看
网友评论更多
88郴州j
再添一金!杨昊/练俊杰夺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🥨🥩
2025-05-24 11:45:02 推荐
187****8572 回复 184****5683:成都大运会公众购票“十问十答”🥪来自永州
187****6910 回复 184****8886:台风“泰利”的“前世今生”🥫来自邵阳
157****4149: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🦀🦁来自怀化
73娄底179
天府融媒联合体今日成立🦂🦃
2025-05-25 17:32:52 推荐
永久VIP:GDP同比增长5.5%,国民经济恢复向好!看上半年经济数据→🦄来自耒阳
158****8334: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.5%🦅来自常宁
158****3179 回复 666🦆:普京首次回应集束弹药问题:俄方有权采取对等行动🦇来自浏阳
59津aw
英国发现1.5亿年前化石 来自史前海洋霸主上龙🦈🦉
2025-05-23 21:50:51 不推荐
沅江du:达芬奇真迹亮相上海 对话唐伯虎作品🦊
186****9734 回复 159****1475:自称能搞定全上海名校 24位家长被骗上千万🦋